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内外补给下玉米供需并无缺口可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6-28
近期,国内玉米期现两市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弹走势,沉寂许久的国内玉米市场也因此再度活跃起来,现货市场看涨情绪再度被点燃。那么,此轮玉米价格的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后期又将呈现出哪些变化?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基本逻辑:
 
宏观降息加外盘驱动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尤其期货盘面大幅上涨,带动整体玉米市场看多情绪持续高涨,从其背后逻辑不难看出,此轮价格反弹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最主要因素是近期的多维度降息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期货盘面)形成阶段性利多效应,进而推动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普涨,玉米作为其中之一,当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另外,近期美盘的强劲反弹势头也起到一定的带动效应,而美盘玉米上涨的逻辑则是每年此时的“固定因素”——炒天气。回顾近年同期的美玉米价格,5月至7月基本上都是炒作天气“做多”逻辑,但随即都在相关报告数据不断调整之后回归常态。
 
不难看出,上述两个“利多”因素均是脱离玉米供需基本面之外的“场外因素”,且从玉米产业链本身来说,上述两点因素并不具备推动玉米行情的持续动力,更多的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炒作话题”。
 
玉米市场供需基本面:
 
内外补给下并无缺口预期
 
回到玉米市场供需基本面,重新审视当前的玉米现货市场,探究其年度内(9月新玉米上市之前)是否有缺口。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为依据,饲料及深加工产业每月平均消费量在2200万吨左右,考虑到目前距离新季玉米规模上市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理论上市场所需玉米供应量在6600万吨左右。
 
再看替代品补给预期,首先对于即将投放的1300万吨定向稻谷,理论上可以冲抵1000万吨的玉米用量;其次是市场最为关注的小麦,由于今年小麦在收割期遭遇“烂场雨”,导致芽麦数量大幅增加,按照目前市场预期,芽麦数量在2500万~3000万吨,叠加制粉麦在华北市场普遍低于玉米价格的现状,预计年度内小麦替代大概率回到2021年的高位水平,即3000万~3500万吨的替代预期。
 
这样算下来,玉米缺口仅剩下6600-1000-3000=2600万吨,且东北产区深加工库存普遍已到9月份,后期玉米消费需求仅剩下2000万吨左右。这2000万吨的玉米需求即便不用进口补给,现有的港口库存(北方港口200万吨,南方港口谷物库存180万吨)以及两大产区的贸易库存也是绰绰有余的。
 
从下游消费角度看,养殖、深加工仍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其中生猪养殖亏损已经持续了一个猪周期(6个月)以上,其对原料的支撑力度将进一步弱化。需求性价比更高的饲用原料,已经成为当前饲料企业的首要任务,其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玉米消费市场的支撑力度也将进一步弱化。可以说,需求端在未来也并未见到明显的起色,更谈不上对玉米消费增长提供进一步的推动力。
 
适时把控购销节奏
 
合理规避风险才是上上策
 
综合分析,近期玉米市场的反弹更多是宏观层面及外围市场所带来的引导效应,在玉米市场供需基本面尚未发生质变的前提下,未来玉米市场价格仍将回归到替代品补给充足、下游消费缺乏增长动力的逻辑层面,价格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有限。
 
玉米作为年产2.7亿吨的大宗商品,其价格走势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偏离,但大的趋势很难与基本面的实际情况发生背离,适时把控购销节奏、合理规避风险才是上上策。(原文刊登于2023年6月22日粮油市场报三版)
 
作者: 特约分析师姜德重  如有不妥请联系010-6216177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