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驴产业链”的基石,毛驴既无草畜的“名分”,也未享受与猪、牛、羊同等待遇的政策扶持,从而制约了驴业发展。面对驴“越杀越少”的难题,提高“毛驴待遇”,开发畜牧“富矿”,大有可为。
首先得有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驴脾气”。一来,借首届中国驴业发展大会“东风”,加强舆论宣传攻势,从产业层面、战略高度着手,从思维上打破畜牧养殖的传统概念;二来,推广“企业+网络+金融+养殖+制药”、“创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等多元发展模式,让驴养殖从传统用途变为高附加值的产业;三来,通过互联互动的形式、借助企业平台实施校企、研企合作,自主培养和储备现代化“驴倌”,为驴产业现代化积蓄原始资本。
其次,驴业龙头还得“骑驴看唱本”,专业专攻。汇聚驴业养殖、加工、制药等龙头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在将良种、养殖和加工等环节行业标准升格为国家(产业)标准上做好文章,在加速驴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合作、促进驴产业转型升级中增强驴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顶层信心。会同地方政府向上“请命”,将“毛驴待遇”的“土政策”升级为“硬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