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豆粕点评:当前影响豆粕飚升的几大因素
目前,国内豆粕急剧上升,南方地区已经超过了2400元/吨的大关,更有的地方达了2500元/吨。而北方地区也在2350元/吨左右。据笔者分析,其主要因素主要是受当前大豆供应、产量及未来心理预期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豆粕需求增加。今年春季的非典疫情,使国内豆粕消费旺季向后推迟并延长了一个月时间,这也是进入9月中旬以来,豆粕消费仍有增无减的主要原因。
近日,南方地区豆粕行情一直看好,华南、湖南一带豆粕需求非常旺盛,昨日,东莞华农的豆粕价格已达2500元/吨,但订单仍然不断,一方面说明饲料对豆粕后市价格看涨心理外,同时,需求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江浙地区及华南地区当前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均已达到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生猪及猪肉价格已达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从而刺激了养殖饲料业普遍增加饲料原料采购。
二、滞港大豆增加
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存量近日出现明显增长,包含滞港大豆在内的总存量估计达到170-180万吨,加上加工厂存量在内,当前国内进口大豆总存量估计为300-320万吨。
进口大豆港口存量当前在各港口分布明显不均,山东、上海及广东积港量较多,广东港口进口大豆积港量多达4-5船,当地豆粕价格也因大豆原料供应紧张而持续上涨。
三、进口政策使10月份进口大豆很少。
转基因临时措施期限由今年9月20日延长到2004年4月20日,从申请到农业部发放安全证书最长需要30个工作日,另外,30个工作日从质检部门获得相关检疫许可证书也大约需要30个工作日,加之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换证工作的时间又将延后,这样的话,9月20日后的进口大豆至少在11月份才能到货,10月份能到港的大豆很少。这样将可能造成国内出现大豆供给紧张局面。
四、国内大豆将减产。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出现普遍旱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的单产量将下降25%;另拒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最新预计:今年全国大豆产量为1630万吨,低于数日前1650万吨的预计值,东北四省预产785万吨,同比减产6%,关内六省预产483万吨,同比增产5%。因此预计整个国产大豆的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大豆贸易商的预计为1600万吨。这将引起今年秋豆收购价格上扬。东北地区的油厂认为今年开称价格至少为2200元/吨。
五、近期不利天气因素。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黑龙江西北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未来几天将出现霜冻,而据黑龙江省气象台预报:9月13日-15日,黑龙江省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下幅度8-10摄氏度,黑龙江一些地区将出现早霜。目前该地区当前大豆尚未成熟,霜冻天气的来临意味着大豆及其他作物将停止生长,从而引起该地区未完全成熟大豆单产的进一步下降。
六、10月份东北运力将趋于紧张,影响大豆外运。
七、10月份东北新上市大豆由于水份较高,不能马上用于压榨,而目前大豆的不少油厂库存量十分有限。如集贤地区,一些企业只够维持5天,最多也只够维持到月末。而东北新粕的上市可能要等到10月中下旬。因此10月份豆粕价格不容乐观。
八、油厂的有意控制,抬高价格。由于10月份大豆上市,南方油厂能得到的国产大豆十分有限,进口大豆又将很少,这引起了油厂的紧张, 有的油厂开始停产,减少大豆压榨,但并非其目前没有大豆库存。也有的油厂开始限产,抬高豆粕价格。
九、国际市场的拉动。1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9月月度供需报告,再度出人意料的将美国新季大豆产量大幅调低至26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数低2.19亿,单产也调低至36.4蒲式耳/英亩。此报告一出,刺激CBOT大豆价格大幅上扬,并重新跃上600美分以上,直接牵动国内中长期的大豆进口成本,和心理预期价位。
转载请注明出自本网
一周热点
- 2023-06-052023年新季小麦市场分析及操作策略
- 2023-06-05冻品库存高企,猪价还有下跌动力吗?
- 2023-06-024月粮食进口现状及玉米替代进口分析
- 2023-06-02生猪价格“磨底期”将延至6月底 专家认为全年行情并不乐观
- 2023-06-02刘永好寄语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 2023-06-02刘汉元寄语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 2023-06-01唐仁健:全链条综合性发展大豆产业 为持续提升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提供支撑
- 2023-06-012023年4月份山东饲料行业信息(总第21期)
- 2023-06-01多家猪企“卖猪场” 去产能大概率成为今年生猪养殖行业主旋律?
- 2023-05-31麦收将大面积展开 多项保障措施出台